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密思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日,一则新闻让普通群众心情振奋。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微博截图)
感冒就能治疗癌症?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实际上,这次的主人翁,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萨奇病毒已知有30个血清型。根据病毒对乳鼠的致病特点及对细胞敏感性的不同,将病毒分成a组和b组,a组病毒有24个血清型,即a1-a24;b组病毒有6个血清型b1-b6。不同的血清型的抗原性有差异,引起的病症也不尽相同。
新闻中提到的抗癌研究里使用的是柯萨奇病毒a21型,可以引起典型的感冒。但这并不意味着感冒病毒就能治疗癌症,因为引起感冒的还有其它病毒,比如流感病毒。
此外,也不是所有柯萨奇病毒都具有安全性或治疗癌症的潜力。很多柯萨奇病毒可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实际上,除了a21型,其它柯萨奇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还真少见。
柯萨奇病毒a21型的晶体结构 (图片来源:pdb)
柯萨奇病毒用在癌症治疗上,或者说,病毒用在癌症治疗上并不是最近的事情,也谈不上什么大新闻。柯萨奇病毒其实是溶瘤病毒中的一种,而溶瘤病毒用于肿瘤治疗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
什么是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是指一类天然的或经过基因改造后可特异性的攻击和破坏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的病毒。很多病毒都有溶瘤作用,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痘病毒、柯萨奇病毒。
但大多数病毒具有较强的病原性,或者抗肿瘤效果较弱,并不能直接用来治疗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重组病毒基因组改造技术逐渐成熟,溶瘤病毒在溶瘤效果、安全性及特异性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
溶瘤病毒治疗癌症早已不是新鲜事
其实大可不必把视线集中在新闻中的柯萨奇病毒上,因为2015 年10月,fda 就已经批准了溶瘤病毒t-vec(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imlygic)的上市,治疗黑色素瘤等,2016年又分别在欧洲和加拿大获批上市,标志着溶瘤病毒技术的成熟和对溶瘤病毒治疗癌症的正式认可。
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imlygic(图片来源:)
目前在clinical临床试验网站注册的还有其它溶瘤病毒,主要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hsv-1(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新城疫病毒、呼肠孤病毒、水泡型口炎病毒、痘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乳腺癌,宫颈癌,头颈癌,肝癌,肉瘤等。实际上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而不是柯萨奇病毒。
即便是柯萨奇病毒,也已经在临床期了。默克公司收购的viralytics 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就是可静脉滴注的溶瘤病毒 cavatak,一种基于 a21 型柯萨奇病毒(cva21)的溶瘤病毒。它具有治疗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和膀胱癌的潜力,其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适应症于 2005 年 12 月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目前该产品正在开展多项 i 期和 ii 期临床试验。viralytics 公司还有其他 4 种溶瘤病毒在临床前和发现阶段,包括柯萨奇病毒 cva13、cva15、cva18 和人肠道孤病毒evataktm。
在溶瘤病毒研发方面,我国曾走在世界前列。2005年,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安科瑞)在我国上市,早于安进t-vec上市近10年之久,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并未受到国际认可。目前我国涉足溶瘤病毒的企业约40家,并有多家企业进行了ind申报。
溶瘤病毒如何杀伤肿瘤细胞?
溶瘤病毒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目前未完全了解,但已知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溶瘤病毒能直接感染并杀死肿瘤胞。
肿瘤细胞之所以难以治疗,就是因为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溶瘤病毒可以把“冷肿瘤”变成“热肿瘤”,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
在双重作用下,溶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t-vec的作用机理(图片来源:amgen)
目前为止,溶瘤病毒治疗癌症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可能的治疗失败与副作用,大规模生产限制造成的高昂的价格等。这些都是可预期的问题。
在溶瘤病毒和免疫治疗发展的近百年间,我们既经历了对病毒疗法的高预期,也经历过多次的预期破灭的失望,但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人类一直不曾停步,因此我们既不需要因为一个新闻而欢呼雀跃,也不需因为一次失败完全放弃希望。
科学家和药物企业一直在开发和改造具有更高抗肿瘤靶向性,溶瘤效果、及安全性的溶瘤病毒。将溶瘤病毒与免疫治疗,化疗结合起来也有望得到更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案例出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肿瘤被治疗,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出品,搜索科学照“谣”镜,获取更多内容。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